郑春辉,一名从艺30年的工匠,凭着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和一颗孜孜不倦的心,在一段木头上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盛景。
木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从十六岁就开始有效学习木雕工艺的郑春辉一直在追求、探索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也希望有机会能够通过木雕传承文化。
宋代版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3.8厘米。为了让巨木充分的利用,郑春辉把原画的长度放大一倍,高度放大了六倍。凭借着30年的功底,他耗费4年时间,雕去重达1吨的木料,将2275个人物栩栩如生地雕刻出来,《清明上河图》木雕作品大功告成。
三十年来,郑春辉凭着手中的一把刻刀,传承着先人的经典之作,也刻画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件件传世之作。
福建省莆田市腾晖工艺厂木雕师 郑春辉:只要我还有一点力量,我一定不会放弃我手中的笔和刀,我会从始至终坚持下去。
竺士杰是一位码头桥吊司机,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在50米高的桥吊上,用巨大的吊具稳、准、快地吊运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由于传统的桥吊操作法极易造成箱体剧烈晃动,非常有可能会掉落发生危险,竺士杰研究出了减速稳关操作法,利用钟摆的运动规律,在钟摆到达顶点后回摆时开始减速,减速速度一旦与吊具回摆速度吻合,在垂直点停止小车运行,就能够更佳稳、准、快地吊运集装箱。
长时间的工作练就了竺士杰精准的判断,在一次黄海海域两艘货轮相撞的事故中,他用自己一直研究的减速稳关操作法,将被挤在舱壁的集装箱一个个全部安全卸下。
有人说,竺士杰是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一双会跳舞的手,而竺士杰却说,自己只是码头上一颗普通的螺丝钉,让更多往返于世界各地的船在中国的码头上准时起航。
胡胜是一位车床加工工人,是全厂车工中对刀具最精通的人。为了国产预警机核心部件的生产,他一定要使用数控机床将加工精度控制在4微米以内,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4微米精度的挑战,胡胜反复对比筛选,谨慎地从这些种类非常之多的刀具中,精准地选出十二把。然后再根据每把刀的切削参数,通过编程设定不同的切削速度,深度和进给量。最终他做到了。
胡胜精心打造的金属件,为我国首型大型相控阵预警机雷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基础。苛刻的要求锤炼出过硬的专业技能,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高级技工胡胜:这是一个要超越自己的任务,非常有乐趣,如果成功了,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所以我就准备挑战一下自己。
李凯军是一汽铸造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的钳工。在模具钳工岗位上工作近30年的他,凭借对工作近乎痴迷的热爱,在中国一汽家喻户晓,并且成为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
汽车模具的精度,决定着车体的质量。模具上的一点瑕疵,都可能会导致汽车上零件的批量报废。2006年的一天,一位加拿大客商找到一汽,要定制一套22吨的汽车油底壳模具,并说这是他们在中国寻找的最后一家模具制造厂,如果达不到要求,就放弃在中国生产。李凯军领着徒弟们起早贪黑干了四个月,仅抛光这一个工序,就用了30天。验收时,李凯军做的模具平面度达到了0.02毫米误差范围以内,加拿大客商当即追加了八百万元订单。如今,李凯军团队制造的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模具钳工李凯军:我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是追求极致,在我的脑海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核电站常规岛低压转子,是核电站发电的关键设备。它对钢材冶炼、锻造要求极高。此前,全世界只有日本能够生产。为了打破国外垄断,中国一重的锻造工刘伯鸣接受了这个挑战。万吨水压机锻造车间十三个工位,二十多个工人,在刘伯鸣双手的指挥下,上演了最和谐的钢铁合奏。715吨钢锭随着刘伯鸣的手势被搓揉、锤打、挤压,一步步蜕变。
整整四十三天,这个直径3米、长达14米的巨无霸大功告成。专家组验收一次合格,质量超过日本同种类型的产品。从此,这个核电建造的关键设备不再依赖进口。刘伯鸣和他的团队也成为中国核电建造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我国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枢纽的船闸大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闸门,这个闸门的底枢曲扭蘑菇头要承受1295吨闸门的压力。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型铸锻厂炼钢工杨金安接到了要炼出一炉35吨打造这个蘑菇头的特种钢的任务,为此他选用了铬、钼作为原料进行冶炼。为避免钢水二次氧化,杨金安10分钟迅速做出决断加大氩气流量。
六小时后,40吨原料,剔除了5吨杂质,剩下的35吨特种钢水,是大国工匠冶炼精度高度的见证。
周皓是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钳工,负责所内深海科研装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维修工作。在两次马里亚纳科考航次中,他解决科研装备技术难题156 项,针对海试需要对科考装备合理升级改造58 项,使国产自主研发的科研装备取得多项国际、国内第一。
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科考任务中,海底地震仪是关键设备,决定着科考成败。受制于船上条件,没有专业维修设备和可更换的零部件。周皓经过仔细搜寻,发现用来包装海底地震仪的十五块塑料垫板,能代替受损仪器上的特种塑料。最终他花了近四十个小时才一点点打磨完成,受损的深海仪器终于被修好并成功布放。三天后,科研团队成功获取了深海仪器上记录的数据,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获得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图的国家,大洋从此不再深不可测。
航空发动机维修,是世界机械维修中难度最高的技术之一,而孙红梅就是发动机的“主刀医生”。
2013年,一批某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损坏,国内没有成功修复这种机匣的案例。如果无法修复,将意味着三十多架飞机变为废铁。中国人民第5713工厂焊接工孙红梅主动请缨维修这批机匣。故障点多发生在腔内,而机匣内部的结构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查找困难。孙红梅在机匣外壳上,切割出半个手掌大小的窗口,通过仿真建模和密封检测,通过镜子反射,找寻死角焊点,实现精准仰焊。成功解决了这款机匣死角故障的修复难题。这道工序后来被命名为镜面反光仰焊法。
中国人民第5713工厂焊接工 孙红梅: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把战鹰的心脏维护好,让它们能够强劲有力的跳动。
今年58岁的崔蕴,共参与总装过七十多发不相同的型号的火箭,可2016年在他第一次接到总装长征五号遥一任务的时候,却不知从何下手。由于长征五号体积非常庞大,总装的难度也极大,经过无数次地修改和实验,崔蕴借助火箭边框有限的空隙和可以着力的地方,安装了一块加强钢板,然后再把连接板固定在这块加强板上。最终,长征五号二级火箭,被8组加强板、24块连接板和两个超强力滚环牢牢地固定在滚转架车上,如同箭体两端安装了两个车轮,实现了全新式自动滚装,多人多点同时在地面操作,提前两个月完成了长五遥一的总装任务。
当肩负着火星探测、探月、空间站建设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长征五号飞上太空时,崔蕴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向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下一个目标进发。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总装测试车间首席技师崔蕴:未来中国航天的下一代火箭是9.5米,10米级的。我要蹚出这一条路,为咱们国家下一代火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如今正在服役,航母阻拦机,是一个帮助舰载机着舰的装置,十年前,戴振涛接到了中国第一台航母阻拦机的安装任务。整整十年,反复地测量、计算、调整,这些枯燥单调的数据成了他最重要的工作,仅测量这一项就耗去了戴振涛三分之一的时光。
2012年11月23日,歼15战斗机第一次在辽宁舰的甲板上被阻拦索稳稳拉住,成功着舰。中国海军航空兵从此在我国首艘航母上安营扎寨,拥有舰载机战斗力的辽宁舰从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中国船舶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钳工 戴振涛:参与航母建造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