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三个电商红利你抓住了多少?

时间: 2024-07-02 04:49:40 |   作者: 江南体育客服QQ

  新冠疫情以来,很多人都说赚钱变难了,但是你发现没,身边有一批人却逆势赚的盆满钵满,他们有的卖服装,有的卖家电,有的卖生鲜,虽然卖的东西五花八门,这些人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电商。

  淘宝今年3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2019年12月的高点,天猫的日均订单数环比增长了1200万单。生鲜电商叮咚买菜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0%,每日优鲜的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

  要说在疫情中逆势赚钱的高手,马云绝对当之无愧。从当年的非典到今年的新冠肺炎,淘宝都赚的盆满钵满,还可以这么说,假如没有非典,淘宝最开始不可能发展的那么快。

  淘宝逆势增长的关键一点,就是马云特别擅长在疫情期间从电商的完整价值链上寻找商机。

  从购物流程来看,电商完整的价值链包括消费者、购买渠道、支付渠道、供应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六个环节。马云很清楚的知道在不同的疫情环境下,抓住电商红利的关键节点在哪个环节。

  马云最开始创立阿里做的是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非典期间,阿里巴巴网站平均每天新增会员3500人,老会员使用网络进行交易的频率增长了三倍,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马云,让他开始布局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就是淘宝。

  马云在2003年疫情猖獗的时候,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线了淘宝网。几天后,淘宝上的商品就突破了1000 种。不到20天,淘宝在几乎零广告零推广的情况下,就吸引了一万名注册用户。

  这次疫情淘宝把大力气花在了帮扶商家上。疫情一来,购物需求涌到线上,抓住这波红利的关键环节就是保证供应和配送,才能让网络购物的商业流程形成完整的闭环,于是淘宝把关注的焦点从前端的消费者转移到后端的供应和配送。

  马云和淘宝的做法可谓是从电商完整价值链上寻找商机的典范,顺着这个思路,从消费者、购买渠道、支付渠道、供应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这六个环节来看,这次疫情期间的电商红利,尤其是适合小微竞争者的电商红利,集中体现在消费的人、购买渠道和物流配送这三个换季。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生鲜产品,尤其是蔬菜类生鲜,这是刚需,几乎所有人在疫情期间都有这种情况,害怕传染不想出去买菜,于是就在线上下单。疫情期间各大生鲜电子商务平台几乎都出现了爆单情况,部分商家甚至不得不通过限单、限流的措施来解决。

  疫情期间所有餐馆都受到重创,眉州东坡也一样,光靠外卖完全不足以支撑整个生意。这时候,眉州东坡的经营者转换思路,在自家的网上商城卖起了青菜萝卜各种新鲜蔬菜,收回了一笔不错的现金流。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解决了饭店的蔬菜库存问题;二是方便了周围市民,尤其是有段时间因为抢购,不一样的地区有不同程度的蔬菜荒,眉州东坡的做法让周围市民用正常的市场行情报价买到了蔬菜。

  除了生鲜之外,疫情中卖的最火的另一种产品就是厨房小家电。天猫负责的人介绍,第一季度打蛋器、电烤箱等小型厨房家电搜索量飙升,较之以往销量持续攀高,其中面条机同比增长280%,和面机同比增长400%。

  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很多之前没时间做饭的人有了大把时间,做饭成了宅在家里难得的运动项目。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家电经销商,这段时期与其为大家电发愁,不如集中火力做些小家电的促销活动,也能提升一把业绩。

  除了厨房小家电外,理发器也成了疫情期间的热销品。拼多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理发器搜索次数同比增长410%,销量同比上涨290%,二月底,拼多多平台一周内理发器销售总额高达3000万。

  拼多多还发现,特殊时期“睡衣”和拖鞋这种居家服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睡衣类商品订单同比上涨175%,一度排名TOP5。

  另外,疫情期间还走红了一类商品——室内体育用品,像跑步机、瑜伽垫、脚蹬拉力器、哑铃之类的,光是在京东平台上,瑜伽垫的成交额就同比增长六倍。

  还有一种很奇葩的室内运动器材,叫做软轴乒乓球训练器,由一个底座,一根弹力软轴,软轴上固定住一个乒乓球组成,一般卖几十块钱左右,就是这样一个很冷门的室内运动器材,疫情期间在淘宝上竟然也取得了月售超10万的销量。

  上面罗列的疫情带火的几款商品,主要是生鲜、厨房小家电、理发器、室内体育用品、睡衣等等,通过这一些我们总结出发掘热卖品的一个规律,了解这个规律可以帮你预知疫情期间的热卖产品,就等于比别人先一步发现了商机。这个规律很简单,就三个字——“宅经济”。

  疫情带来的渠道红利主要有三个,一是传统实体店的线上迁移,把销售环节转移到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上,二是基于物理空间的社区,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社区电商,凭借配送速度快、接近性强等优势吸引了小区内的不少流量,三是借助直播平台带货的直播电商,凭借更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在疫情中也吸引了大批流量。

  在快递和外卖都不能进小区的时候,社区便利店送货上门,且价格还和平时一样,没有额外的配送费。

  靠着在群里卖货、微信下单、送货上门的方式,便利店这几个月的收入是去年同期收入的三倍左右。

  直播电商其实这两年一直都很热,但是疫情期间尤其热,很多没有开通直播的品牌处于业绩压力,都在疫情期间开始了直播首秀,更有一批传统企业的掌舵人亲自上阵直播,比如格力的董明珠、复星的郭广昌、步步高的王填、红蜻蜓的钱金波、奥康的王振滔。

  在实体消费停摆的情况下,直播这种形式相比其他电商形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实体购物场景,给顾客更真实的购物体验。

  疫情期间配送红利市场有多大呢?仅仅三月份,天猫的日均订单数环比增长了1200万单。这是什么概念呢?三月份是31天,日均订单数增加1200万,意味着三月一个月,光是淘宝一个平台就增加了将近四亿单。

  配送需求井喷,疫情期间有一个堪称共享员工的经典案例,就是生鲜电商盒马鲜生,因为配送量太大,原有的配送员实在送不过来,于是就向西贝等餐饮企业“借”员工,充当盒马鲜生的临时配送员。

  当时餐饮企业几乎都处于闭店状态,门店冷冷清清,员工收入少,企业发工资的压力大,而盒马鲜生的配送员却忙不过,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大量的餐饮服务员转型做起了配送员,增加了不少收入。

  沉淀渠道就是把疫情期间你获取流量形成的渠道常态运营下去,把流量固定在你这个渠道上,成为粘性用户。

  比如社区便利店的微信群和电商直播账号,都能借助这波红利变成常态化的销售渠道。

  像社区便利店的微信群,即使疫情结束,这些微信群也能成为便利店的销售经营渠道,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保证群用户的活跃性,让他们在疫情结束后依然不退群,而且还能下单。

  电商直播渠道也是类似,要一直提供直播红包、优惠券、举办促销活动等方式把临时流量变成常态流量。

  如何孵化流量,把流量变现呢?其实把流量常态化,本身就实现了第一步变现,比如便利店的微信群,几百个人如果四五个月都在这个群里,肯定会有一大部分人下单的。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怎么深度开发这些流量,进一步变现。

  关键是在自身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新的付费业务,比如代收快递、打印复印、驾校代报名、代售体育彩票等等,这些都是不需要额外扩展店面空间,也不需要投入多少钱就能增加的收费服务,这样做才能够让你多维度的开发流量,把流量物尽其用。

  从电商完整的价值链上去寻找商机,在这条价值链上我们得知疫情带来的红利大多数表现在基于宅经济的商品红利、以社区电商和直播电商为驱动的渠道红利,以及配送红利。

  最后,把电商红利常态化的关键在渠道红利上,要通过优惠活动、提供附加服务、衍生新业务等多种方式,把渠道长期运营下去,成为长效创收入口。